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真的,在西藏边防部队,种菜的兵也是“两用人才”

2023-03-02| 发布者: 南通资讯网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经历过西藏边防连队生活的老兵,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蔬菜情结!鲜菜珍贵到什么程度?原日喀则军分区司令员嘎......

经历过西藏边防连队生活的老兵,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蔬菜情结!鲜菜珍贵到什么程度?原日喀则军分区司令员嘎玛说:“种菜也是备战打仗!”

种菜也是“两用人才”贾洪国

种菜,相信西藏边防连队的老兵,都有难忘的记忆。曾经在西藏部队那些年的夏天,除了日常的巡逻训练与政治学习,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菜地打交道。

军队靠“胃”打仗,边防部队官兵巡逻执勤吃饱、吃好精神才好。边防连队鲜菜供应因运输困难,蔬菜供应品种少、花样有限,生产种养殖的调剂安排非常关键。

那时部队对后勤生产特别重视,尤其是80年代初,国家对部队这一块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忍耐,要自力更生。

为了改善生活,养猪种菜便成了边防连队除了军事训练之外,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。

“吃自己种的菜,既营养又环保,闻起来都香!”八十年代的西藏边防,大棚还相当有限,偶尔吃到一点温室大棚的鲜菜,干部战士都会这么说!

直到现在的高原边防连队,最珍贵东西依然还是新鲜蔬菜。回部队参观的老兵讲,我们过去吃过黑乎乎的蔬菜干,充满浓浓防腐剂味道的罐头蔬菜,以及嚼过的维生素片,现在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。

现在得益于党和国家对边防建设的重视,种养业蓬勃发展。我们所在的团是西藏军区巡逻任务最重的边防团之一,既有海拔超过6000米的巡逻点,也有徒步七天7夜的巡逻线。边防和边境口岸管控任务特别重,要求军事训练标准也特别高,营养跟不上,战士训练身体受不了。“高原苦训练累,我们没法改变环境,但可以自力更生种菜养殖,自己动手改善生活,争取过上天天吃上新鲜蔬菜的好日子……绝不能让战士受苦受累还要受罪!”团首长号召得到全团官兵一致响应。

我当时所在的特务连六班,班长黄荣远带领我们在菜地整地播种,在播种的地里,他边走边用脚划拉出一条线,依照这条线,他左一锹右一锹翻土,左一下右一下拍打,给我们做出了开沟打埂的示范。我们按照他的做法筑垅修沟,播种后的菜地埂子行沟拍打得横平竖直,与打了模子拉了线一样精致、直溜。他给我们讲解当地土质的特点,不同蔬菜播种的要求,点种栽种注意事项。记得特别清楚的是,他告诉我们点了种子的小坑,回填时必须覆盖沙子,如果直接用土回填掩埋浇过水后土壤板结,形成坚硬的壳盖,小苗顶不出来。

一周后,种的菜苗就开始扎新根生长,菜苗顶头长出了鹅黄的新叶,下端的叶片儿也比刚种下时更显得青绿;那畦播了菠菜、白菜、小青菜种的地,种子也依次破壳、生根、随后都长成嫩嫩的、鹅黄色的菜苗儿,“才种一周多时间呢,菜苗已初长成‘形’了!”巡逻训练之余,我看到菜苗每天都在长的清新模样,心里非常欣慰!

之后每天傍晚,我便要提个旧铝桶,持个连着尺余长木柄的铝瓢,往返二、三十次到连队厕所舀粪水,提到菜园里兑水浇菜。已泛青、泛绿、长出鹅黄新叶的栽种菜苗,它们所需的肥力需大点,我便把给它们的施肥配得浓一点……播种长出的幼菜苗,还犹如一群娇小的幼儿,对它们施用肥料的配制浓度不宜过浓,过浓容易烧死幼菜苗,我就把给它们施用的肥料配得淡一些。之后,我为料理菜园子,更忙了!夏季里,除了每天傍晚要取肥、配肥、在菜园浇菜外,每隔些时间,还要用刨子给栽种的菜刨松下菜兜周围的土质,清除每畦地上长出的杂草,剔除北侧那畦地间一些发黄、长势不好,且挤在地中影响其他菜生长的不好的菜苗,为长势良好的菜营造更大、更好的生长空间……

因为忙于种菜,当时最为流行的《射雕英雄传》电视剧,我一集都没有完整观看过。间苗、补苗,浇水、拔草、追肥、松土……田间管理中的每个环节,班长都给我们教方法、做示范,说得明明白白,做得利利落落。听着熟悉,领会轻松,做起来自然,来自农村农民家庭,对农活并不陌生的我,经过班长严格的规范训导,积极参加种菜的经历,对于沙土浇地蔬菜种植方法、管理要求已然明确,掌握自如。那时,部队种菜都是利用教育学习、军事训练之后的时间实施。当时部队流行“两用人才”,业余时间,无心之中学会了蔬菜种植,自然而然、轻轻松松我也成为了“两用人才”。

我们那时种菜,不仅菜地整得好看,而且一般在夏季的时候,基本上都会大丰收。我们连为了提高战士种菜的积极性,便固守着潜规则,凡是菜多得连队伙房消费不了的,以班为单位可以将多的蔬菜拿去自己卖,然后根据各班的收益给每个人发放菜金收益。

当时我们的每个月津贴才28元,如果卖菜能有收益,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有着莫大的诱惑与动力。所以那时候,我们每个班都在集思广益,不仅连队的菜地里都种上了收益不错的蔬菜,就连后山的荒地,各班都给开垦出来种上了无藤南瓜和菠菜等。有时遇到山口连队老乡下来买菜,憋急了,还去其它单位借一点。于是有刁兵把我们特务连取名“偷物连”。

虽然各连官兵热情高,但把菜种出来不是一件容易事情。为了吃上新鲜蔬菜,我们在繁重任务中见缝插针搞生产,经常是刚下训练场就钻进了温室棚,刚放下钢枪就拿起铁锹,自发跑到菜地伺候菜苗。经过一茬茬官兵不懈地探索实践,终于种出了蔬菜,而且品种齐全,长势良好。在官兵们就地取材、自己动手基础上,团里新开垦菜地100多亩,为每个边防连队都新建了温室大棚。同时,在各级领导支持和关爱下,交通条件不断改善,全团还加强了市场化保障,一个月能为连队配发两次新鲜蔬菜,官兵膳食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。

种菜要准备足够的基肥和施用肥。我把开垦地时清出、凉放地周围已晒干的杂草摞成一大堆,捡些干燥的枯枝败叶作引火料,罗列些平时用餐吃剩,已风干的动物骨头,堆放在一起焚烧,沤成了种菜用的土基肥——草木灰肥。为丰富基肥,我还到牧民家里用罐头换来羊粪。可日常浇菜的施用肥就用连队厕所的大粪,因为我不想买化肥兑水浇菜,我觉得用化肥浇出来的菜不如用土肥——人粪尿兑水配的有机液态肥,浇出的菜脆嫩、好吃。

有一次,我们连队四班的两位战友外出挑羊粪,就被一帮雷达连的刁兵耻笑,结果两个血性方刚的战友就跟他们理论,最后发展到动起武来。

一帮年轻人也不知道轻重,捡起地上的石头就砸到其中一位战友的头上,结果可想而知,当下就血流满面。几个年轻人知道闯祸了,然后他们一哄而散。

两位战友气冲冲地回到连队,当时我们都在菜地,看到他满面是血的样子,都气愤填膺,丢下手里的农具就帮着去找那些几个刁兵。

由于亚东县城人员稀少,藏民家的房子都是相通的,眼看着他们进了藏民的木楼,结果进去怎么也找不到,后来才发现,屋顶上有天窗,他们爬上屋顶,一下子就到了别人家里。

后来连队干部知道后赶来,叫停了我们的行动,批评了我们擅自行动。后来此事连队干部怎么处理,我也不甚了解。但通过这件事之后,附近连队再也没有战士敢随意取笑我们了。

由于蔬菜长势好,连队根本吃不过来,很多菜都烂到了地里,一些老兵见状,又喜又忧。喜的是终于有足够的菜可以放开吃了,忧的是如此珍贵的东西烂掉太可惜。“太浪费了,交通条件改善了,自己再搞种植费力误时,完全没必要!”个别年轻的战士对生产养殖颇有微词。可连长说:即便是烂到地里也得好好种……在内地,新鲜蔬菜随便买;在边防,10元钱一斤的黄瓜没连队卖!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自给自足!

那时,我一有时间就往炊事班里跑,帮着择葱剥蒜打下手,喜欢看炊事班长挥动锅铲炒菜的姿势;打听到哪天哪顿吃包子,必定要到场学习、练手,节假日安排帮厨时,总是跃跃欲试上灶掌勺操练一下。

尽管没有谁要求每一个兵都学习做饭,但自己常想,一日三餐,人人要吃,学学做饭一定有用。一路走来,切身感到,不管是谁,是否从事炊事工作或组织管理伙食,熟悉一些炊事知识,学会炒菜、煮饭带来的方便都是建设性的。

我们特务连驻在机关办公楼附近,每当开饭时就会看到一线分队来机关办事的官兵,犹犹豫豫不知到哪里去吃午饭,每当这时,我都会走近他们,热情相邀,多少次让双眉不展的战友脸上露出笑容。那几年连队多次被评为“农副业生产先进单位”,“后勤管理先进单位”,连队管伙食的上士还被上级表彰为后勤管理的红管家。

由于通往日喀则,江孜的道路经常遇到塌方滑坡等情况,道路经常一断就是20多天,可全团依靠大棚自给自足,没有一天断了新鲜蔬菜的供应。生活保障好,营养跟得上,官兵在实战化演训中个个像小老虎一样嗷嗷叫,催生出一批高寒地区军事训练新成果,被军分区首长点名表扬,多个友邻单位争相到我们团来观摩学习。

“高原边防特殊性,坚持‘市场化供给+自给式保障’两条腿走路,确保官兵每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!”官兵们终于体会到团部首长的良苦用心:在高原边防连队,种菜也是备战打仗!

(注: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)

作者简介:

贾洪国:1968年生人,西藏军旅五年,双流县报记者十年。出版有个人文学集《一花一世界》、《人生足迹》、《风兮雨兮》。近年来,主要精力用于采写《寻访战友故事集》,目前已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创作。因为“人在变老,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!”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,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,一念花开,一念云起,在时光中拈花微笑,能穿透岁月的漫漫尘埃。

作者:贾洪国


聚脲防水喷涂涂料 http://www.cjcsd.com/home/case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南通资讯网 X3.2  © 2015-2020 南通资讯网版权所有